题客网登录(题客网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一、题文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题。71.8%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 ①不久前,鲁若晴这个名字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。这个23岁的青岛女孩年初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,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。然而,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者虚构的人物。一些媒体和网友甚至宣称,最初向大家介绍鲁若晴抗癌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。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证实,鲁若晴确有其人,相关质疑完全是无中生有。 ②近年来,“质疑”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习惯。一听说有年轻干部被提拔,立刻就怀疑是“官二代”;一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做好事,就质疑是在作秀……许多人感叹,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,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,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。 ③近期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,对107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,71.8%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,41.1%的人坦言自己就有“习惯性质疑症”。 ④公众首次接触鲁若晴事件的相关新闻时是什么反应?调查显示,39.7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怀疑过其真实性,28.0%的人没有怀疑过;32.3%的人表示不知道这个新闻。 ⑤上海年轻白领许永是个“微博控”。他告诉记者,在看到朋友转发关于鲁若晴的微博时,他的第一反应就是——这是不是又一个想炒作出名的人?“网络上类似的炒作太多了,所以习惯性地选择不相信。” ⑥许永说,周围很多人都有“习惯性质疑症”,特别是在微博上,人们似乎时刻保持警惕,不敢轻易被感动,生怕被欺骗。“狼来了的故事发生次数太多了,傻子才敢轻易相信。” ⑦去年,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偕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,被网友称为“街净哥”。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,但遗憾的是,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,不少人便开始质疑,“作秀炒作论”甚嚣尘上。 ⑧前段时间,在甘肃省武威市面向全国的公开选拔中,1989年出生、工作刚刚半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,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的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。消息一出,类似“火箭干部”“萝卜招聘”“富二代”“官二代”之类的质疑声便频繁出现在网上。最后,相关部门公布了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,人们心中的“黑幕”疑虑才逐渐消除。 ⑨“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。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,有些质疑并不是坏事,哲学家也常常质疑,但问题是,有一种习惯性质疑是不假思索、本能反应的,且不管后来披露的证据如何,都坚持不变的质疑。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,比如,一看到某人做好事,就认定别人在“炒作”,这种无端却坚定的习惯性质疑,可能阻碍人们的行善之路。 ⑩为什么人们会习惯性质疑?调查中,排在首位的原因是“社会上炒作太多,不敢轻易相信”(65.6%);紧接着是“社会出现信任危机,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”(63.8%)。 ⑪其他原因还有“许多质疑最终被证实是真的”(36.3%)、“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,凡事想最坏”(32.2%)、“一部分人误导公众的结果”(30.2%)等。 ⑫“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,不知如何辨别真假。”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表示,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,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。当前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在表述真相时缺乏公信力,因此人们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信的东西。人们选择质疑,是害怕被欺骗。(有删改)作为一篇调查报告,文章是怎样实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的?请简要分析。答:
二、解答
①选取多个典型材料,如“街净哥”“火箭干部”等,令人信服地说明“质疑的确在我们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气氛”这一观点;②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,如文中多处用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来说明调查得出的观点,准确、严密。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